張輝,省首席技師,高級工藝美術師、設計師。生于1970年,齊河縣華店鄉(xiāng)尹屯村人。
黑色奇葩,陶醉人生
自幼酷愛美術,小學時期,就參加了當地有名的美術學習班學習。1987年底,山東齊河龍山黑陶工藝公司建立,廣招美術愛好者,在美術班的推薦下,進入公司工作。
1990年,在北京工作的父親退休,希望他去頂替接班(當時是國家政策最后一批允許接班者),并給他辦理好了一切手續(xù)。進京接父親的班,就意味著終身成為當時農村人人羨慕的“鐵飯碗”,何況北京市的工作環(huán)境又那樣的誘人,他因為酷愛黑陶藝術而糾結。在幾天幾夜的反復思考后,他終于下定了決心,毅然留下來繼續(xù)從事他的黑陶文化藝術。上級領導以“不要鐵飯碗,要泥飯碗”的精神,專門在廣播·報紙等媒體做了宣傳報道。當年被縣評為先進工作者·青年突擊手,給予表彰。
1992年由于工作突出被任命為廠長。公司后受國家輕工部陶協(xié)之托與中央工藝美院共同組建“中國陶瓷協(xié)會黑陶研究所”又被任命為黑陶研究所副所長。
2007年起承包公司任總經理。
2010年創(chuàng)辦張輝黑陶工作室。
創(chuàng)作精品,碩果累累
20年來,張輝先生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,文化涵養(yǎng)也在不斷積淀。取得了豐碩的成果。其創(chuàng)作的多件作品被國家領導人收藏,并作為國禮饋贈國際友人。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、天津博物館、陜西博物館、山東美術館等機構收藏。
1988年作品《罍》在北京國際藝術展覽廳展出并獲獎。
1989年參與制作的黑陶作品獲南斯拉夫國際博覽會金獎。
1991年作品獲全國陶瓷創(chuàng)作評比一等獎。
1994年創(chuàng)作作品榮獲中國國際陶瓷藝術節(jié)銅獎。
1996年參與制作的作品獲首屆山東藝術節(jié)金獎。
1997年,為香港回歸創(chuàng)作《東方明珠》,被香港特別行政區(qū)收藏;
1998年他參與制作的作品《菊花熏》被中國民族博物館收藏。
1999年,他應清華大學工藝美術學院袁運甫教授之邀,參加千禧年編鐘圖案模型制作《中華和鐘》。此鐘是為了迎接新千年的到來,以2400年前曾候乙編鐘為原型進行設計。1999年11月制作完成的青銅編鐘,安放在享殿正中,成為太廟館藏文化作品。江澤民主席于2000年1月1號上午首先鳴響。中華和鐘音域寬廣,即可和多種民族樂器配合,又可接軌大型管弦樂隊,是世界上最大的舞臺演奏雙音編鐘。鐘體由江主席親自書寫“千年和鐘萬年永保”字樣。此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記錄。其制作的108件作品全部陳列于北京民族文化宮。
2007年至2012年分別四次代表市文化產業(yè)參加省文化產業(yè)博覽會和濰坊市政府舉辦的每年一屆的濰坊風箏節(jié)文展會。
2010年創(chuàng)辦張輝黑陶工作室,8月應邀參加中國首屆黑陶藝術精品展,作品《雕花蛋殼陶》受到專家好評,并獲銀獎。
2010年9月應邀參加中國第五屆民間藝術博覽會,其參展作品《浮雕孔雀卷筒》,榮獲金獎。
2011年7月應省文化廳之邀參加中韓文化交流展,其創(chuàng)作的黑陶作品,因為風格獨特、技法精巧,而榮獲銀獎。
2011年9月,其作品《麟吐玉書》在第四屆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(jié)-----2011山東民俗文化博覽交易會上,榮獲 金獎。
2011年11月,作品《小口美人魚瓶》在山東省暨濟南市首屆民間工藝大賽中,榮獲金獎
2012年作品《浮雕歲寒三友》獲中國黑陶文化與產業(yè)發(fā)展研討會銀獎
2013年原創(chuàng)作品《寶相花瓶》榮獲中國民間藝術品博覽會金獎。
2015年4月作品《菊花熏》榮獲中國民間藝術博覽會金獎
2015年9月作品《孺子牛》榮獲中國民間藝術品博覽會金獎
2016年2月榮獲第十三屆濟南年貨會民俗展區(qū)金獎
2016年8月作品《團花簇錦》榮獲第九屆泰山文藝獎三等獎
2017年5月作品《錦上添花》榮獲中國(山東)工藝美術博覽會金獎
2017年5月作品《雕花蛋殼杯》榮獲中國(山東)工藝美術博覽會銀獎
社會的榮譽,無聲的贊美
1991年線團縣委授予先進工作者稱號。
1996年共青團齊河縣委授予新長征突擊手榮譽稱號。
2012年6月獲得齊河縣人民政府團縣委授予的齊河縣十佳文化工作者稱號。
2013年12月張輝黑陶工作室被德州市設定為德州市技師工作站。
2014年5月被省政府評為齊魯文化之星榮譽稱號
2014年6月被德州市人民政府評為德州市首席技師榮譽稱號
2015年6月被省政府評為山東省首席技師榮譽稱號 |